
“宝宝真棒!”“你太聪明了!”“你是全世界最乖的孩子!”——这些话,是不是听起来特别耳熟?我们做父母的炒股配资平台网,总想把最好的赞美送给孩子,生怕他们缺乏自信。可有时候,一句满心欢喜的夸奖,换来的却是孩子皱眉、扭头、甚至生气地喊:“不要你夸!”
你是不是瞬间懵了?心想:我夸你还错了?怎么现在的孩子这么难伺候?
其实,孩子不是讨厌被夸,而是讨厌“被错夸”。心理学家卡罗尔·德韦克(Carol Dweck)的经典研究早就告诉我们:错误的夸奖方式,不仅不会增强自信,反而会让孩子变得脆弱、害怕挑战,甚至拒绝努力。
那么,问题出在哪?我们又该怎么夸,才能真正点亮孩子的内心?
误区一:只夸结果,不夸过程“你画得真好看!”“这次考试满分,太厉害了!”
这类夸奖听起来很正面,但孩子接收到的信息可能是:“妈妈只喜欢我画得好看的时候”“如果下次没考好,她就不爱我了。”
展开剩余77%久而久之,孩子会变得害怕失败,不敢尝试新事物,生怕“搞砸了”就不再“棒”了。他们宁愿不做,也不愿面对可能的“不被夸”。
正确做法:夸努力,不夸天赋
把“你真聪明”换成:“妈妈看到你刚才画了好久,换了好几种颜色,特别认真,这种坚持真棒!”
把“你太有天赋了”换成:“这道题很难,但你一直没放弃,最后自己想出办法,这种解决问题的能力真厉害!”
重点不是“你多厉害”,而是“你多努力”“你多专注”“你多有策略”。这样的夸奖,会让孩子明白:能力是可以增长的,努力比结果更重要。 这就是心理学上说的“成长型思维”。
误区二:空洞夸张,缺乏真诚“你是我见过最棒的小画家!”“你跳舞的样子像小仙女!”
听起来很美,但孩子其实很敏感。他们能察觉到:妈妈是不是在“应付我”?是不是在“哄我开心”?
当夸奖变成一种“口头禅”,孩子反而会觉得不被真正看见。他们需要的是具体的、真诚的回应,而不是一箩筐华丽的形容词。
正确做法:描述细节,表达感受
与其说“你真棒”,不如说:“妈妈注意到你刚才主动把玩具分给妹妹,她笑了,你也笑了,那一刻真温暖。”
与其说“画得真好”,不如说:“这幅画用了好多蓝色,看起来像大海,你是不是今天想到海边了?”
当你描述你看到的具体行为、细节和感受时,孩子会觉得:“妈妈真的在看我,在听我,在懂我。” 这种被“看见”的感觉,远比一句“你真棒”更有力量。
误区三:比较式夸奖“你看隔壁小明都没你画得好!”“你比班上大多数孩子都勇敢!”
这种夸奖看似激励,实则在悄悄传递一个信息:你的价值,取决于比别人强。
一旦孩子习惯了这种“比较式自信”,他们就会活在别人的评价里,焦虑、嫉妒、害怕被超越。这不是自信,是“脆弱的优越感”。
正确把握:用“纵向比较”代替“横向比较”
多关注孩子自己的进步:“比起上周,你现在能自己穿袜子了,进步真大!”
“你以前不敢举手,今天主动回答问题,妈妈看到你勇敢了一小步。”
让孩子知道:你的成长,是和昨天的自己比,不是和别人赛跑。
最后提醒:有时候,孩子不需要“夸”,只需要“在”有些孩子天生内敛,不喜欢被大声赞美。对他们来说,一个微笑、一个点头、一个轻轻的拥抱,可能比十句“你真棒”更舒服。
你可以试试说:“妈妈看到你努力了。”“嗯,我知道这不容易。”“需要妈妈抱一下吗?”
有时候,真正的肯定,不是挂在嘴上的赞美,而是安静的陪伴和理解。
记住,夸奖不是“奖赏”,而是一种沟通方式。用对了,它是孩子成长的阳光;用错了,它可能变成束缚的绳索。
从今天起,少说“你真棒”,多说“我看到你……”“你做到了……”“你一定很……”
让夸奖回归真实、具体和有力量炒股配资平台网,你会发现:那个曾经抗拒夸奖的孩子,开始悄悄挺起小胸脯,眼里闪着光,走向更广阔的世界。
发布于:河北省聚丰策略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